头戴红色蝴蝶结头盔,背着四五十斤物资,骑摩托车一天在山上往返几十趟……
2022年8月,重庆山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参与救援的“摩托骑士”中,一个飒爽的身影打动了很多人。
这个女孩名叫吴朴慧,1997年出生的她已经是一名资深的越野摩托车手。山火发生后,她连续5天都在救援前线。这个春节,吴朴慧和家人一起过了个团圆年,她和“摩托骑士”们还在续写平凡英雄的故事。
01向着火光出发
2022年8月,山火的消息在重庆人的朋友圈里不断更新。山上,数百名消防官兵昼夜奋战;山下,很多市民纷纷赶来,希望能多出一份力。
由于地势陡峭,一般车辆通行不便,许多人自发骑着摩托车赶来帮忙。他们背着大背篓,一趟又一趟往山上接力运送物资。
吴朴慧也不例外,在车友群看到需要骑手救援后,没有片刻犹豫,她骑上摩托车便出发了。“不能等,只想到现场帮忙做点什么。”
当她赶到山下时,很多志愿者已经在忙着参与救援。防火隔离带旁,消防武警官兵与志愿者连成一道人墙,不断传递着物资。
听到工作人员在堆满物资的中转点大喊:“有没有摩托技术好点的?再往里面送一送!”吴朴慧立即举手喊了一声:“我得行!”
随后,她便带着物资一头冲进救援前线,直到深夜才回家。
短暂休息几小时后,第二天一早,吴朴慧骑上带货架的越野摩托车再次出发,刚学会骑摩托车的男友李有霖也被打动,跟随她一起来到现场参与救援。
男友说,这是个热情好像永远用不完的女孩,自己总是能被她感染。“她说没事,我还是不太放心,也希望到现场尽自己一点力。”
△吴朴慧(左二)和男友李有霖(右一)在救援现场。
“逮着什么送什么,看到什么送什么,累的时候枕在椅子上就能睡着。”吴朴慧连续5天都在前线,最忙的时候有两天通宵,运送最多的物资是水、药品、食物,有时还会接送救援人员。
瘦小的身躯每天大概往返30个来回,吴朴慧的大红蝴蝶结头盔在救援队伍中显得格外醒目。她说,这是自己的独特标志,想让大家知道“巾帼不让须眉”。
02灯光战胜了火光
和吴朴慧一起接力运送物资的,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骑手志愿者。
23岁的陈成也喜欢越野,他和吴朴慧早就在车友群里相识,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忙碌的救援现场。
△陈成
陈成和几位车友是从贵州连夜赶来,顾不上休息,到了就马上参与救援。他和吴朴慧寒暄了几句,之后又继续运送物资。
现场不断涌来群众捐赠的物资,饼干、方便面、矿泉水……山下的人也架起了物资“传送带”。一位年轻的消防员说,他第一次在火场吃了根冰棍。
很多“摩托骑士”等在山下,随时整装待发。陈成一时有些动容,“他们不管是谁,来自哪里,都只想着能出一份力。”
△山火救援现场,志愿者骑手们整装待发。
无数个这样平凡的身影,筑起了坚固的“防火长城”。
当晚,摄影师周瑄也装上两箱矿泉水赶到现场,他用无人机镜头记录下这一震撼的救援画面。
山上无数的头灯在晃动,山脚下还有近千人在等待召唤。
周瑄感慨,“灾难片里的人们都是逃跑,而重庆正好相反,人们都是往有火的地方跑,去救火、送物资。”
△2022年8月25日晚,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山火救援现场,聚集了各方涌来的志愿者和救援车辆。(摄影:周瑄)
听到明火被扑灭的消息,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多人都在欢呼,还有人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那一夜,灯光战胜了火光。
03大家都有一股英雄气
明火被扑灭后,很多人还在山上,配合救援力量检查暗火、清理垃圾等。
吴朴慧摘下蝴蝶结头盔,看到很多网友留言为她点赞,“重庆妹儿雄得起!”
其实吴朴慧是四川人,她性格豪爽,从小就喜欢越野运动。19岁那年,她来到重庆参加越野摩托车比赛,不仅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车友,也爱上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这里的人和她的口音相似,热情如火,地势也很适合玩越野项目。吴朴慧把自己开的摩托车店搬到了重庆,空闲时就约着车友一起去越野骑行。
吴朴慧觉得,“留在重庆感觉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如今,从贵州赶来救援的陈成也有了相似的感受。“大家身上都有一股英雄气,非常感染我。”
△陈成和吴朴慧
“来了就是璧山人。”经过一番交流,陈成和吴朴慧一拍即合,从一起救援的战友变为合作开店的合伙人,在重庆市璧山区开起了餐馆,主营贵州特产美食。
吴朴慧说,只要来到重庆的,能帮一把都要帮。
△吴朴慧和陈成在店里忙碌
04要让山再次绿回来
如今,车友群里依然很热闹。
除了讨论专业问题,吴朴慧和陈成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去做志愿者。他们,还想继续做好“摩托骑士”。
疫情期间,车队自费帮社区消杀,为大家送菜送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摩托骑士’。”
作为队长的吴朴慧一直忙着带队张罗,她的大红蝴蝶结头盔在队伍中依然亮眼。
春节前夕,距离山火发生已过去四个月,吴朴慧没忘了去缙云山看看。她说,等年后天气暖和了,大家准备去山上植树,要让山再次绿回来。
进入新的一年,吴朴慧也有自己的计划,她和男友感情稳定,订婚也提上了日程,“过去的半年太忙了,自己的事情总是推迟。”
△吴朴慧和男友李有霖
摄影师周瑄也一直关注着缙云山的消息,他从南京来到重庆生活多年,用镜头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回想起当时的救火画面,周瑄说,“仍然会觉得震撼,重庆人民一直有种不服输的精神。”
春节前,周瑄再次来到山脚下,拍摄了保留的防火隔离带两侧的景象。“到春天,等山绿回来,我还会过来拍。”
△2022年12月,缙云山隔离带两侧景象。(摄影:周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