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必读书单再加量,体育要做手抄报……中小学生寒假作业减负“打折扣”
        2023-02-07 13:49:12
        北京日报
        记者:李祺瑶 实习记者 何蕊

        开学临近,不少家庭里正在上演“补作业大战”。记者调查发现,阅读、体育、实践等一些主打“自由式”的作业,学生做起来并不轻松,只能家长上手帮忙。有家长说,作业减负被打了折扣。对此,专家表示,学校和老师设计作业不能本末倒置,无形中给学生增加负担。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供图

        一个寒假要读十几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一个假期怎么能读完十几本书?”马女士的儿子刚上小学,这个寒假,她收到了语文老师开出的必读书单,要求写读后感,“十几本书,每本都和课本差不多厚,一年级的孩子也没掌握多少汉字,还要我和他爸带着读。”整个寒假,一家人连出门旅游都得带上课外书,马女士还要帮着孩子补读后感。“过个寒假,家长和孩子都累。”她说,孩子只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孩子完不成的读后感,我们写好他照着写,也不会对他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上学时最烦的就是写读后感,没想到当了父母还是躲不过。”郭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他也有类似的烦恼,“学校布置寒假作业挺用心,还设计了好看的阅读卡,让孩子用手抄报的形式写不少于5本书的读后感。可是孩子没什么耐心,最后还是我来忙活。”记者采访了十余名中小学生家长,各类“花哨”的读后感被吐槽得最多。

        体育要做手抄报

        有不少学校列出了寒假运动项目清单,要求学生在假期时坚持体育锻炼。陈先生是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令他感到不解的是,这次孩子的体育作业还增加了“笔头”内容——做一张手抄报,介绍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学校让每天运动打卡,我们都特别支持,但是体育也做手抄报,我不能理解。”陈先生说,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就把这难题推给了家长,“现在都要给作业减负,这作业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在‘玩’,但是做起来也不轻松。”

        专家:给学生更多选择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认为,越来越“花哨”的假期作业,是学校和老师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对作业进行的改革尝试——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作业不再局限于书面,有更多综合实践的内容,“但是在留作业时也不能本末倒置,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负担。”

        学生和家长为何频频喊累?薛海平说,假期作业的作用,除了巩固复习已学知识点,更多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老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个体的兴趣和差异,在作业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帮助学生平衡假期中的生活和学习。

        “比如不少学校在寒假作业中要求学生体验新春民俗文化,学生就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逛庙会、旅行等多种方式完成。”他补充,学校要求的作业呈现形式也不应局限于手抄报,还有绘画、拍视频、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作业将不再成为“负担”。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