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园
李晓慧
王璐
王茜
罗昱文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舞剧《五星出东方》中《锦绣》舞段以独特的古典韵味的舞姿,用端庄温婉的“锦绣摇”、顿挫有力的“红袖绕”、含蓄内敛的“汉俑转”,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传奇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的魅力,两千年前的美好的愿望,透过央视春晚的舞台,遍洒到中华大地。以一件跨越两千年时光的汉代织锦,用舞蹈讲述一段美丽动人的西域传说……舞台上又是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五星出东方》部分主创、主演人员讲述他们台前幕后的故事——
人物简介
黄佳园,舞蹈编导。舞剧《五星出东方》编舞。代表作品有《情缘》《天凉好个秋》《梁山伯与祝英台》《井冈·井冈》等。
李晓慧,舞剧《五星出东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的扮演者,在原创舞剧《天路》饰演角色“卓玛”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演剧目有《五星出东方》《流芳》《天路》等。
罗昱文,舞剧《五星出东方》汉代戍边将领奉的扮演者,曾获北京市舞蹈大赛、华北五省舞蹈大赛一等奖。参演剧目有《丝路长城》《天路》《流芳》等。
王璐,舞蹈演员,参演剧目有《圆明园》《丝路长城》《清平乐·大都吟》等。曾获第十六届北京舞蹈大赛《步摇彩鞋穗》专业青年组二等奖等。
王茜,舞蹈演员、艺术硕士,参演剧目有《天路》《基督山伯爵》(中文版)等。多次随北京市文旅局赴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口述:黄佳园 李晓慧 罗昱文 王璐 王茜
记录:陈姝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编舞黄佳园:
以“翘袖折腰”之姿,刻画女性形象
一部舞剧,一段中国大地上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的尼雅遗址,发现了织锦护臂,上面写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织锦的色彩依旧艳丽如初。
舞剧《五星出东方》就是以织锦护臂展开想象,讲述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在舞台上呈现出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展现了历史上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荟萃、各民族命运与共的家国情,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
我觉得题材本身的时代感与地域性,给这部剧的舞蹈设计带来了很多挑战。2000多年前的精绝古城或是大汉王朝,如何搬上舞台?在舞蹈设计上是写实,还是写意,都需要在创排中反复推敲,寻找最优方案。
于是我在根据舞剧内容的设定情况下,给该剧的舞蹈段落带来了相当多的可能性。比如在央视春晚演出的《锦绣》舞段。整个创作紧紧围绕“形”“神”“韵”去展开,也就是从体态,到神态,再到韵律,去塑造、刻画身着曲裾群,踏乐而舞的女性形象。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翘袖折腰”,这是汉代舞蹈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舞姿,坊间也有“无袖不舞”的说法,其散发的简朴雄浑的艺术格调,让我们在感受大汉王朝的气度与风范的同时,也领略到其中别样的端庄与浪漫。作品紧紧抓住“艮”这个特点,在动作中强调顿挫的质感,手臂多以绕袖、甩袖、摆袖为主,舞步则以跺、踏形成步伐特点。整支舞可以说是气韵生动、一气呵成。
当然在整部剧的舞蹈中,各段都有特色。比如围绕“精绝古城”这个地域展开的“灯舞”“集市舞”,以及表现北人野蛮、好斗的“狼舞”,都可以说是极具视觉记忆点的段落。
当剧中男主角奉带着精绝公主春君以及北人之子建特穿越回大汉时,围绕大汉展开的“假面舞”“农乐舞”“锦绣舞”,又从另外一个维度给观众带来了极具反差的视觉享受。
在总导演对该剧的整体定调之后,舞蹈设计的可能性也渐渐找到了方向——既有对历史必要的保留,也有对历史有感而发的解读与延伸,用舞蹈的语言去展示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去表达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主题。
春君扮演者李晓慧:
希望我的每一次起舞,传递心之所向
《五星出东方》这部舞剧排练的周期很长,我们主演和群演以及编导们都几乎没有休息,可以说日日夜夜年年,有时在睡着时听见剧里的音乐片段都会一下子蹦起来,这部舞剧已经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了。
出演春君这个角色,王舸导演和黄佳园导演对我帮助很大,使我对舞剧的认识更深了,对于人物挖掘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历史古迹中,寻觅古人带有温度的生活印记,他们互相扶持、不离不弃、幸毋相忘,让我们仿佛看到千年以前人性的光辉。
在我看来,舞剧演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还必须要有具备刻画人物的能力。所演绎的人物,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个步伐、一个抬手,动作节奏快慢的处理都会反映出这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舞剧不能说话,观众只能从这些肢体语言中去捕捉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还是很难的,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春君是美丽的精绝古城公主,生活在西域这片净土上,是一个特别纯真的人,她也是偏少女感的,和我本身还是比较符合,但是她是西域女孩,我是汉族女孩,所以表达情感的方式,我还是需要从内心的感受入手。
从我一开始对天真活泼春君的角色理解到她的成长轨迹,遇到奉后,直到奉为了保护精绝古城牺牲,春君是有一个心理转变的,而这个过程就是需要用舞蹈语言去表达、去探索。
所以我会通过每个段落的舞蹈动作一遍遍摸索、练习、录下自己每一个动作,然后,用一名观众的角度去观看,去思考,去调整,如何更完美地塑造春君这个人物。虽然地域不同,但是春君的天真烂漫会让我产生共鸣,感觉有时跳完整场舞剧后,脑海里都是剧中春君的影子。
我希望我的每一次起舞,都可以向观众传递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舞蹈文化,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是我的价值所在,是我站在舞台上最大的鼓舞和动力。
奉扮演者罗昱文:
信念感,让我走进奉的内心
在接触奉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一开始认为奉就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戍边将军,得到了“五星出东方”织锦护臂,身负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守护边境。但是随着排练的推进,王舸导演在编排和讲戏的过程中会赋予角色更多的细节,这给了我很多启发。
奉从始至终守卫在塞外边疆,护臂对他来说就是生命的全部,他在黄沙漫漫艰苦的环境下坚守国土,直到最后为国牺牲,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深深震撼着我。
为了融入这一角色,导演王舸建议我留胡子留头发,给自己建立起一个外在的信念感,从外形上更贴近奉。然后寻找角色的特性特点,以及感受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奉是有勇有谋,知礼节,懂隐忍,有大智慧的将军,春君是活泼、天真烂漫的精绝城公主,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热爱,建特是北人首领之子,充满狼的野性,他们三个角色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互相感染和影响,也使得我逐渐走进了奉的内心。
让我难忘的是奉遇见春君这场舞段里,遇见了春君这样的少数民族姑娘,那一份热情天真,是奉很久没有感受过的,需要通过肢体一点一点地剥开奉的内心,去展现他是如何重新认识和平,放下仇恨,避免战争。
奉决意牺牲自己来保卫和平,他与春君告别之时,他们两人的双人舞,似乎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要体现着千般不舍与万般无奈的情绪,诠释着家国情怀的民族大义。
当然,对我来说,要通过舞蹈把民族大爱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无论是一个眼神,还是一个动作,我都要拿捏好分寸。
参与舞剧《五星出东方》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尝试了不一样的角色,挑战了不同的舞台表现方式,从舞剧本身来说,我在排演过程中是切身地进入了精绝古城热闹的集市,还有大汉恢宏的场景,无论是动作细节、舞台氛围,还是灯光道具等,都给了我一种穿越回到大汉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两千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融洽。
演员王璐:
两年时间的打磨,才有舞台上的一幕
我作为一名演员,首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参演《锦绣》,内心激动愉悦,春晚是现场直播,对舞蹈队形以及演员动作的整齐度要求很高,加上服装自身重量近十斤,袖摆不好控制等很多因素,对演员都具有很大的考验和挑战。“翘袖折腰”等一个个舞蹈动作,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无数次的排练,两年时间的打磨与沉淀,才有舞台上呈现的那一幕。
参演这部舞剧,每一场演出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更多的是带给我一种情怀与力量,跟随这部剧而成长。与其说是一部舞剧,我觉得更像一部电影,从考古队到精绝古城再到大汉,每个人物都在戏中,包括没有角色名字的演员,虽然整部剧演下来很累,但是每次谢幕,观众如雷贯耳的掌声响起,内心就会有一种释放的快乐。
前不久,舞剧《五星出东方》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也是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之后的又一殊荣。这部舞剧将于2月17—19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进行获奖后的首次演出,后续还将进行约50到100场的全国巡演。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剧场,真切地与我们每位演员一起去寻找跨越千年的美好,感受舞剧中所表达的兄弟之情、家国情怀、民族团结的大爱。
演员王茜:
亮相春晚,是一名舞者的高光时刻
《锦绣》舞段亮相今年的央视春晚,能作为其中一名舞蹈演员参与演出,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自豪的事。这也是我进团15年来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对于一名舞蹈演员来说属于高光时刻了!
特别巧合的是,我生肖属兔,2013癸卯年是我的本命年,《锦绣》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我自己的祝福,也是对全国各族同胞的祝福,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五星出东方》这部剧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表达友情、亲情、爱情,更表达了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这部剧运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展现了各族人民深厚的友谊,以及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
参演这部剧,于我而言,最大的不同是对于舞台表演的感受,以往更多的是肢体语言的表演,而这部剧更加强调了戏剧化表演,不同角色不同舞种的切换,需要更加细腻、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时还会有一些喜剧的表演形式,整体呈现到观众面前对我们要求会更高,自然压力也会更大。当然这也是我跳过的最享受最过瘾的一部舞剧。
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留在舞台上,享受舞台,感受观众带来的鲜花和掌声,这也是作为一名舞者能获得的最好的回报。舞蹈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热爱舞蹈,愿意为它继续燃烧。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