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昌
在介绍党史的众多报刊杂志中,提及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常会引用右边这张照片。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比对照片中的人物,可以判断出这是1920年7月1日,当时极具影响力的进步青年社团——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一周年时十位重要会员相聚时的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的地点,是当时城南的着名景点之一:岳云别墅。岳云别墅原是浙江鄞县西馆所在地。1907年,晚清重臣、曾管理京师大学堂事务的张百熙去世,其亲友故旧为了纪念他,便在城南陶然亭附近的鄞县西馆一带,筑园修亭。因为张百熙生前的书房名为“岳云楼”,故而这处祠堂被称为岳云别墅或岳云别业。此岳云别墅坐北朝南,门口设拱形装饰,上书“岳云别墅”四个大字。
这张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左到右:孟寿椿、邓中夏、周炳琳、张申府、陈愚生、康白情、袁同礼、李大钊、黄日葵、雷宝华。
岳云别墅遗址在今西城区南横西街盆儿胡同55号(旧8号)。据盆儿胡同老居民讲,这座亭子在上世纪50年代时被拆除。照片中十人合影时所站的位置,就是如今万寿公园东门北侧的一栋白色建筑,现为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的教学楼。
何人何事
少年中国学会从1917年秋天开始酝酿发起,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18年6月30日,部分成员在岳云别墅召开筹备会议。当时出席会议的有7人:王光祈、李大钊、曾琦、张尚龄、陈淯、周无、雷宝菁。其中,王光祈负责草拟规约,他曾说:“在岳云别墅会议修改数次,并邀同会员李大钊商榷一切。”这就说明李大钊诸人来岳云别墅不止一次。他们为学会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而岳云别墅也成为少年中国学会最为重要的会址,“岳云别墅者,本会成立史中最可纪念之发祥地也。”
筹备会议后,经过一年的运转,少年中国学会于1919年7月1日,在回回营2号陈愚生同志的家里正式宣告成立,其地点在今长椿街国华商场的北侧、闹市口南街路东,旧址只留下几棵树木。
有史料记载,当年在回回营2号经常召开筹备会议,毛泽东在京期间,常到此参加讨论,并于1920年年初,即第二次来京时,正式加入少年中国学会。
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振兴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等。吸收的会员是“那些不安于现状、敢于弃掉他的旧习,反抗他的现实乃至他的家庭、婚姻、守旧亲友等做坚决斗争的青年。”在当时,入会手续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要求必须有5个会员介绍才能入会。该会的刊物为《少年中国》、《少年世界》等。
1920年7月1日,在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一周年之际,以李大钊为首的学会同仁再次来到岳云别墅召开会议,根据《少年中国》(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20年8月15日出版)记载,“是日午后一时,假座岳云别墅开会。”
大会首先由陈愚生作报告,“略谓本会自发展成立迄于今日,仅仅两年,而创办月刊两种——《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周刊一种——《星期日》,通讯社一处——巴黎通讯社,对于社会改造事业,不无多少之贡献;又当初发起时,仅有会员七人,今则有七十余人之多,世界各重要都会,无不有本会会员足迹,多者十余人,少者二三人,发展之速,可谓惊喜。”
陈愚生讲话结束后会议进行如下几项内容:一、选举评议员,李大钊以29票当选为评议员之一;二、讨论部分会务,诸如康白情提议的修改规约文件,讨论由执行部提议出国的名单等;三、康白情汇报赴日本与日本新人会接洽的情形。
因为不久后有四位同人袁同礼、张申府、周炳琳、康白情将赴欧美出国留学,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同人因就开会之便,定于本日即在岳云别墅为四君祖饯,留影宴会,至晚,始尽欢而散。”
根据上面这些史料可知,这张合影就是此时拍下的。再查阅相关资料图片,比对出这张照片十人的姓名,从左到右分别是:孟寿椿、邓中夏、周炳琳、张申府、陈愚生、康白情、袁同礼、李大钊、黄日葵、雷宝华。
这十人中有李大钊、邓中夏、陈愚生、黄日葵等五位后来成为共产党员。他们不仅为创建少年中国学会出力不少,更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这张照片也见证了李大钊、邓中夏等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在宣南地区的革命活动,是北京红色历史中不可忽略的史料。
会员们的革命情谊
笔者查阅史料了解到,这十位有识之士在少年中国学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后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将一一介绍十位会员的人生经历。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至1927年4月28日),河北乐亭人。他是少年中国学会重要的发起人之一,1918年6月30日,他和王光祈等人发起筹备成立少年中国学会,李大钊被推为临时编译部主任。李大钊多次在岳云别墅商讨学会章程、宗旨以及发行月刊等事宜。1919年7月1日学会总部正式成立,他被推为学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编辑主任。
在此期间,李大钊向北京大学许多进步青年宣传少年中国学会的主张,学会多次在他家举行座谈会或临时会议。李大钊也常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宣传五四运动爱国思想,推动新文化运动。
陈愚生(?至1923年),四川泸州人。1911年曾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民国初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他与李大钊私交极厚,他新婚后与李大钊住宅同一个院里——回回营2号。
据李大钊长子李葆华回顾:“1918年暑假结束后,父亲李大钊由五峰山避暑归来,带母亲和我与星华到北京,在回回营新安了个家。对门是父亲的好友陈愚生一家。”
在少年中国学会,陈愚生是骨干人物,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逝世于四川。
邓中夏(1894至1933年),湖南宜章县人。1919年7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学会,被选为庶务股主任、执行部副主任。
邓中夏是学会杂志《少年世界》负责人之一。该刊发表不少介绍苏俄情况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章,向广大青年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真理。邓中夏在多次会议上主张学会要有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尽管他的观点遭到当时不少人的反对,但在他的带领下,还是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研究会,黄日葵、高君宇、刘仁静等人积极支持研究会。邓中夏于1933年在南京雨花台牺牲。
张申府(1893年至1986年),河北献县人。少年中国学会正式会员。由于1920年底,张申府赴法,他在学会时间不长。虽然他的经历颇具争议,但他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0年8月16日上午,张申府还出席了在陶然亭慈悲庵北厅举办的五团体会议,这是当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促进北京进步团体的大联合。在这次会议上,张申府与李大钊、陈愚生作为学会代表,跟周恩来、邓颖超为代表的天津觉悟社以及曙光社、人道社、青年工读互助团等进步团体座谈。张申府与李大钊先后发言,提出了“主义”的重要性,表示要以马列主义统一思想加强团结。
1920年底,张申府以蔡元培校长秘书的名义,赴法国里昂大学工作。在法国,他先发展刘清扬入党,后又和刘清扬又发展周恩来入党。
送四位同人出洋
这张合影的另一个议题就是欢送周炳琳等人出国留学。1919年下半年,北大决定选派段锡朋、罗家伦、康白情、周炳琳、汪敬熙五位学生领袖出国,被学生们称为“五大臣出洋”(1905年,清政府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分赴欧美日本等东西洋各国考察——注)。
康白情、周炳琳是少年中国学会的成员,再加上袁同礼获得奖学金即将赴美国深造,张申府也将赴法国工作,于是他们在此送别四人。
周炳琳(1892年至1963年),字枚荪,浙江黄岩人。他参加学会后被选为第一组月刊编辑员,协助李大钊编辑《少年中国》。周炳琳后来赴美、英、德留学,荣获文学硕士学位。1949年后,他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在北京饭店见到他还说:“你就是当年的五大臣呀!”
康白情(1896年至1959年),四川安岳人,字明璋、鸿章,笔名白情。五四时期的诗人,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组织“新湖社”,成为该社骨干,发表许多白话诗。康白情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后,任编辑部副主任,是学会筹备时期的会员。留学后,康白情辗转多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山大学任教。
袁同礼(1895年至1965年),河北徐水人,字守和。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期间就与他有过深入交流,两人关系密切。1920年,袁同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图书馆专科学院攻读。1929年至1948年,任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和馆长,在任期内,袁同礼建立了图书馆各种规章制度,他被看做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
雷宝华(1893年至1981年),字孝实,陕西安康人。他是少年中国学会重要发起人之一,参与了学会的筹备工作。由于他学的是采矿冶金专业,后来他任河北开滦煤矿工程师等职。
黄日葵(1898年至1930年),广西桂平人,号宗阳。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受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颇深。在李大钊的引导下,他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黄日葵先后任学会编译部编译员、文牍股主任以及《少年中国》编辑、评议部评议员等职,还筹建少年中国学会的文学研究会。
1920年10月,他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西最早的共产党员。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并随起义军南下沿途开展宣传教育。1928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后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在日本遭捕。1930年,他被勒令出境,3月回到上海。回国后,黄日葵又得不到休养,在繁忙劳累的工作中病逝,终年32岁。
孟寿椿(1896年至?),四川涪陵人。他是少年中国学会早期会员,为会计部主任,是学会的骨干人物,后任《民国》杂志社编辑、新潮社干事,此后,他还赴美留学荣获硕士学位,1928年出版《世界科学初谭》上下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