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永远的丁丁——一位94岁的年轻记者
        2023-01-16 14:33:19
        北京晚报

        ▌王新禧

        额头上翘着一小撮金色头发,穿着花格儿灯笼裤,手牵小白狗,披上大衣,拎起皮包,说一声:“白雪,我们出发吧。”他是谁?

        每一个出生成长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人,或许都还记得他。

        是的,他就是“丁丁”!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一切热爱文学、喜爱漫画和连环画的读者,无不对这个风靡全球的名字耳熟能详。

        1929年1月10日,《丁丁历险记》开始连载。如今,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已经94岁了,这位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的小记者,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他异彩纷呈的冒险旅程吸引了全世界众多读者。

        2021年1月14日,完成于1936年的《丁丁历险记:蓝莲花》原始封面彩色手稿在法国巴黎的拍卖会上以317.54万欧元成交,成为当时历史上最昂贵的漫画艺术品。

        环球旅行、探索世界、高昂的手稿价格……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漫画作品,《丁丁历险记》的价值还远远不止于此。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的原始封面手稿

        纯真年代的美好回忆

        如今,一提起漫画,不谙此道的读者,或许会以为当属日本和美国为扛鼎者。其实,欧洲才是现代漫画的滥觞之地。无论从绘画水平还是创作者的综合素质来考量,大多数欧洲漫画皆在经典之列,其内容多样、风格多元、表达奔放、技法细腻,艺术水准堪称典范。这些具有极强个人意志和文化内涵的漫画精品展现出的故事力量,以及呈现出的艺术生命力,都值得国内漫画从业者和爱好者,以高水准读物的角度展开,进行阅读与研习。

        法语是世界五大常用语言之一,除了法国,在欧洲、非洲和美洲,还有不少国家与地区也以法语为官方语言。部分法语圈内的漫画,不仅在欧洲鼎鼎有名,更享誉世界。在欧洲漫画的园地里,《丁丁历险记》就是一朵法语漫画的灿烂名花。

        从孩提时代起,丁丁就带领我们经历了一段段英雄的幻想与冒险。作为一名记者,他带着迷人微笑和一只可爱的小白狗米卢(又译白雪),风风火火地穿行于世界各地,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从埃及的尼罗河到中国的西藏,再到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甚至比美国人更早登上月球。他操着满口熟练的俄语、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日语、阿拉伯语,技术精湛地驾驶汽车、摩托车、装甲车和战斗机、直升机,甚至宇宙飞船,上天入地,粉碎着地球上五花八门的阴谋和罪恶,简直就是少年版的007。他是完美的小英雄,是理想化的人格,是无数孩子用一生努力想要成为的人。

        自1929年诞生以来,《丁丁历险记》被译成了七十余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如同中国的“红学”一样,在法语世界里也诞生了“丁丁学”(tintinlogie),研究《丁丁历险记》的专着有一百多本,从语言学、翻译学、社会学、精神分析学等各个角度对丁丁进行了研究,光是《丁丁历险记》里出现的一个人名,就能引起国际争端。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难怪戴高乐将军曾感叹:“丁丁是我唯一的国际对手。”而比利时国王也说:“丁丁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使。当我访问某个国家时,我发现他早已经在那里了。”

        “年轻人”丁丁94岁了,让我们在此祝丁丁,还有他的伙伴白雪永远年轻,永远做我们的好朋友!

        丁丁之父

        丁丁是怎么诞生的呢?

        就像提起《三毛流浪记》,中国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张乐平一样,“丁丁之父”埃尔热(Hergé,又译艾尔吉)的大名在法语世界也是无人不晓。埃尔热原名乔治·雷米,1907年出生在漫画之都比利时布鲁塞尔。布鲁塞尔漫画事业的发展,远早于日本和美国,其热潮也绝不比日本低。童年时的乔治就酷爱看漫画,虽也调皮捣蛋,但他的父母有两种方法使他迅速安静下来:一是传统的打屁股;第二种更有效,就是给他一支笔一张纸。

        1924年,雷米开始使用“埃尔热”这个笔名,因为“埃尔热”的发音和他名字开头字母的法语发音相同。1925年,十八岁的埃尔热高中毕业,加入《二十世纪日报》。次年,他在《比利时童子军》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连环漫画集《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其主人公是一个热爱冒险的侦察员,也就是丁丁的前身。1928年,埃尔热给了托托一条机灵可爱的狗。这条狗的名字是埃尔热恋人的名字:米卢(Miro)。在后来的英文版里,这条狗被译为“白雪”。

        1929年1月10日,埃尔热将托托(Totor)的身份改为记者,并把名字改成了丁丁(TinTin),丁丁在《二十世纪日报》的增刊《二十世纪的年轻人》上诞生了。他的第一次演出,是在苏维埃的冒险经历。为了让读者能对这个新人物留下深刻印象,埃尔热特地给丁丁头上加上了一撮永远上翘的黄头发。埃尔热每周发表两页内容,到1930年5月将《丁丁在苏联》连载结束。此后,他以15个月一本的周期快速创作,丁丁去了刚果、美洲、埃及,以浓郁的异国风情吸引着读者。《丁丁历险记》的早期作品中,对异国的描绘有时还存在着一些西方的偏见,《蓝莲花》成为了其分水岭。1934年,埃尔热开始创作着名的《蓝莲花》,书中注重细节的真实,流露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态度。从此,丁丁不再是一个给西方人展示奇观的导游,而成为一个重感情、重勇气、智慧、正义的形象化身。

        接下来的《丁丁历险记》有规律地出版,它们是《破耳朵》《黑岛》《奥托卡王的权杖》。1939年埃尔热应征入伍,在军营里完成了《黑金之国》。比利时被纳粹德国占领期间,埃尔热的作品不再像从前那样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金钳螃蟹贩毒集团》《七个水晶球》,特别是《独角兽号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这类寻找埋藏财宝的浪漫故事,都是逃避现实的例证。而《神秘的流星》则开创了《丁丁历险记》的彩色版时代(此前的丁丁漫画均为黑白版,二战后全面重修为彩色版)。

        1946年,《七个水晶球》的续集《太阳的囚徒》开始发表,获得重大成功,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攀升的出版数字和巨大的荣誉开始伴随着埃尔热。1950年,“埃尔热工作室”成立,众多的助手环绕着埃尔热,丁丁的冒险事业蒸蒸日上,小记者和他的伙伴们成为国际化的明星。1976年9月29日,丁丁和白雪的铜像在布鲁塞尔落成;1979年,布鲁塞尔人和巴黎人为丁丁庆祝了50大寿,同时修建了丁丁博物馆;1982年,比利时政府将一颗新发现的星命名为“埃尔热行星”,作为献给埃尔热的75岁寿礼……晚年的埃尔热很少公开露面,他说要创作丁丁在现代艺术世界中的新历险,不过这一愿望没能实现。

        1983年3月3日,埃尔热因病去世,丁丁在艺术世界正在进行的探险被迫终止。根据埃尔热的遗愿,《丁丁》系列不再创作后续漫画。1986年,《丁丁和阿尔法艺术》(又译《丁丁和字母艺术》)出版,这是《丁丁历险记》的最后一部,全书还处于未完成的草稿状态。算上这本,所有的官方丁丁故事,一共是24本漫画。另外还有其助手们以“埃尔热工作室”的名义编绘的少量丁丁故事,以及一本根据动画片改画的《丁丁在鲨鱼湖》,但悉数神采尽失,很快成了过眼云烟。只有正统的24本作品,永久留存在了漫画艺术的天地里。

        纵观丁丁的黄金岁月,从1929年到1983年这五十四年间,是丁丁不断进行冒险的五十四年,也是丁丁漫画从人物形象到艺术成就,再到思想内涵成长发展的五十四年。他的每个故事都充满着离奇探险,幽默诙谐、健康向上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始终是作品的“主旋律”。那一个个极具个性、魅力四射的人物,处处节外生枝、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经历,构成了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情节。埃尔热以夸张的笔法和精湛细腻的漫画功底,强调、渲染着《丁丁历险记》的画面,又以简洁的笔触突出重点和布置场景,再辅之镜头感十足的连续画面,取得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他用连载漫画的方法写小说,特别注重文学语言的灵活运用,善于调动小说的各种手段为其漫画创作服务。他还善于调度侦探小说中常用的悬念、推理等技巧,着意挖掘人物的心理世界,以心理因素作为故事发展的动因。这些优点令《丁丁历险记》充满了极大的内在张力,每一页都跃然有声,满纸生辉。

        无情的岁月会在每个过客的身上留下永恒的烙印,丁丁就是我们身上一个永恒而幸福的烙印。犹记当年春衫薄,春雾浓,哪想得如今颦眉空对月,思昔年。每当我们捧起《丁丁历险记》,请不要忘记他的父亲,名叫“埃尔热”!

        张充仁与“张”

        年轻时的埃尔热与张充仁

        1981年埃尔热和张充仁重逢

        丁丁与中国的缘分

        《丁丁历险记》翻译版本众多,中文旧译曾用名“天天历险记”或“亭亭历险记”,后来根据第五本《蓝莲花》里出现的官方书写的“丁丁”二字,将正式译名定为“丁丁历险记”。您大概要问了,难道埃尔热还通晓中文,竟能亲笔写下丁丁的中文名?此事说来话长,让我们把回忆拉回到1934年。

        丁丁和中国的缘分特别深,一切都从《蓝莲花》开始。1934年,当埃尔热把丁丁送到苏联、刚果、南美之后,决定让他去神秘的中国,但他担心无法在漫画中真实地勾画出中国的风貌和人物,是以很是踌躇。这时经陆征祥修士和戈赛神父的先后推荐,27岁的埃尔热结识了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的27岁中国留学生张充仁(名字实为张充仁,但埃尔热一直以为是张仲仁,此系同音误译),许是同龄人的缘故,两人一面如旧,遂成莫逆之交。

        埃尔热坦诚地告诉张充仁,自己想创作一部丁丁在远东的游历故事,但中国的文明太过博大精深,自己短期内难以把握,所以需要中国友人的大力协助。他把张充仁接到家里,一连几个星期听他讲述中国,从历史、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到生活习惯、人情风俗、山川地理……逐渐地消除了对中国的误解。埃尔热说,在这之前,他和几乎所有的欧洲人一样,很不了解现实的中国,似乎中国人依然拖着长辫子,吃燕窝,生了女孩儿扔进河里……在张充仁的启发下,埃尔热抹去了“眼前的迷雾”。中国人如诗般的心灵和精彩的东方故事更深深震撼了他,从此他彻底破除了西方人对其他文明的偏见,一改过去迎合流行和时尚的观点,开始用一颗包容开放的心和冷眼看世界的超然立场来描绘其他文明,并在今后的创作中将自由、解放和平等作为不变的主题。

        埃尔热与张充仁约定,先由埃尔热将编好的故事草稿给张充仁过目,修改确定后再由埃尔热画成铅笔稿,张充仁在铅笔稿上修饰街道、人物形貌,并题写汉字匾额。埃尔热凡事认真,每个细节都要问个明明白白;张充仁也努力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尽心尽力协助好友编绘《蓝莲花》。他送给埃尔热一本《芥子园画谱》,教埃尔热用毛笔来勾画线条,并指导埃尔热掌握了中国画单线白描的技法。埃尔热从此画风一变,开创了欧洲漫画中的“ 清线画风”(Ligne Claire)。两人合作无间,友情在日复一日的配合中进一步加深。

        在《蓝莲花》里,埃尔热委婉地表达了重新认识中国的感受:侦探汤姆森兄弟花翎顶戴、长袍马褂来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自以为“化装”得跟中国人一样,结果遭到众人的围观和嘲笑,出尽洋相。当然,更重要的是《蓝莲花》以张充仁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叫张仲仁的中国小孩,他谦虚勇敢,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同日军斗争,帮助丁丁打垮了毒贩,体现了中国人民国难当头时的尊严和勇气。这部作品里,还出现了大量让中国读者倍感亲切的中国元素,比如挂着中文牌匾的酒楼饭馆、黄包车夫、青花瓷、旗袍等,都是地道的中国货。画面上那些或措辞文雅,或具有时代特色的汉字,如“吉庆如意”“随意小酌”“取消不平等条约”“天下为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都出自张充仁之手。最特别的是,在一张日军通缉丁丁的告示上,明确用汉字写着“悬赏缉拿凶手丁丁”,“TinTin”就这样得到了等于是官方确立的中文译名。而“张”也成了法语国家中最着名的中国人,西方国家知道“张仲仁”这个名字的多达10亿人。

        因为埃尔热详细地在书中描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揭发了日军蓄意制造矛盾、破坏和平的行径,使得《蓝莲花》成了当时揭露日军侵华罪行、争取国际声援的武器。日本方面极其痛恨他,日本大使向比利时政府递交了一份抗议书,认为埃尔热对日不友好,《蓝莲花》是在污蔑日本的远东政策,要求禁止该书。甚至比利时军队也对此书的出版做出了反应,指责它不适合儿童阅读。埃尔热则承认他的书不仅仅是针对儿童的,但儿童都喜欢读它,而且中国也因这一突然和意外的帮助而感到高兴。1939年夏,为感谢埃尔热,宋美龄邀请他赴华参观访问,但此刻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埃尔热终究未能成行。宋美龄出于对《蓝莲花》的喜爱,努力推动了《丁丁历险记》最早中文版的问世。

        张充仁对于埃尔热的影响如何形容都不过分,也毫不奇怪他们两人成为了终身的密友。《蓝莲花》中许多情节直接取材于他们友情的发展,张充仁也在书中成为了丁丁的第一个好朋友——张。这一集是如此完美,以至于到1946年重新编辑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画面和情节需要改动。

        埃尔热和张充仁分别后,多年失去联系。1960年他推出了《丁丁在西藏》,实现了一个“纯白色”的梦想。他设计的情节是,张乘坐的飞机坠毁在喜马拉雅山脉,人们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但丁丁在梦中听到张向他呼救,坚持前往西藏,历尽艰辛,从“雪人”手里救出了张。1981年,埃尔热和张充仁阔别多年再重逢,那天仿佛是比利时人的节日,当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友满含热泪紧紧拥抱在一起时,整个欧洲都为之动容。张充仁受到比利时国王和王后的热情款待,印刷厂日夜不停地加印《蓝莲花》,这时张充仁才知道自己的名气在欧洲有多大!1999年,《世界报》的一项读者评比结果显示,影响二十世纪的着作中,《蓝莲花》列在了第十八位。

        如今埃尔热和张充仁都已谢世,但丁丁的传奇故事却使他们成为不朽的人间美谈,他们的名字也将和《丁丁历险记》一起与世长存。大概只有艺术的力量,才能跨越艰难险阻甚至生死轮回,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两颗心,永远相吸。

        《蓝莲花》揭露了日军的侵华罪行

        丁丁与“张”

        永不褪色的少年偶像

        埃尔热辞世后,获得了人们极高的评价。法国文艺界将他与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齐名并提,称之为“名垂青史的漫画家”。有评论说他“将不被重视的连环画发展成了伟大的艺术,和电影并肩媲美”,是“儿童的良师益友”。这些伟大赞誉的取得,自然与丁丁的巨大魅力分不开。

        凭借着对风起云涌的20世纪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浓厚兴趣,埃尔热将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情节巧妙结合,通过他明快的绘画风格和清晰的叙述表达能力创造出了丁丁的一次次历险,让丁丁这个机智多谋的平民化少年记者踏遍五洲四洋,对欧洲漫画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丁丁绝不惧怕任何人和任何势力,以“世界就在脚下,冒险就是生活”为信仰,在漫长艰辛的旅游采访中经历着种种奇遇,所到之处都与当地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做英勇的斗争。他没有任何秘密武器,靠的是正义、机智、勇敢和善良。他讲友谊、重诺言,扶弱斗强,文武双全,但又平凡普通得让人读来真实可信。因此在经历了这么多故事之后,他依然还是我们所熟悉的英雄的化身。他永远都被称为“年轻人”,但基本还是个孩子,是一个永远执着于追求梦想、永远长不大的老男孩。

        丁丁的中间立场使他可以毫无困难地融入各种场合和处境,每个人也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说明丁丁涵盖了人间普遍认可的美好情操和价值观。平凡如你我,也许正将心底的英雄梦投射在他身上吧。我们紧张且期待地注视着他的历险,仿佛那是我们正亲身经历的;我们被他的每一个决定所折服,似乎那是他替我们所下的决心。心心念念间,牵挂无限,思绪无边。

        《丁丁》的非凡号召力不仅来源于它流畅的线条、可爱的形象,精彩的故事、浪漫的背景,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是丁丁成功的秘诀。特别是在情节方面,故事线索多而纷繁,却不凌乱,每一句对白都有它的用处。而最可贵之处,丁丁诞生于那样一个种族主义横行的年代,却并不以一个白人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他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都抱有平等态度。其间还贯穿着一种真正的幽默精神,那不是形体层面夸张的滑稽,而是思维层面不露声色的幽默。这些都让人情不自禁地由心底发出钦敬的赞叹声。

        摩登的时代,早已现实得令人忘记了奇迹。人们只有在电影、小说,甚至漫画里去欣赏一个个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的英雄美人;去演绎一个个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感人传奇。

        但是“丁丁”,那是不同的。

        没有俊男倩女,没有爱恋纠缠,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人发出尖叫的黑帮老大。只是这样简单的画面线条,有惊无险的故事情节,为什么却能得到这样的成功?

        也许,正是因为它能如此纯粹地带给我们欢乐的缘故吧。画里面,是一个美丽的、合理的社会,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坏蛋一定没有好结果。光明磊落的世界观,天真、纯朴,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它给五大洲的人们——不仅仅是儿童,还有成年人——送去无尽的快乐,征服了无数人的心。

        当有一天我们厌倦了单调刻板的都市生活,又已无心也无力去为一个个虚幻的人物去感动去心痛时,那么请取出一本《丁丁历险记》,在明黄的灯光下,回忆起我们曾经拥有的纯真年代,看到丁丁和他的朋友们正对我们说:来,来,让我们一起去探险吧!这永不褪色的少年偶像,活在所有丁丁迷的心里。愿梦想如丁丁,一直在奔跑……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