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涛
1926年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送灶神上天的日子。鲁迅身在北京,写了一篇《送灶日漫笔》:“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xíng)’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民国木版灶神年画 国家图书馆藏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国人温热的灶台之间,就住着一个神——灶君,又称灶神,于锅灶之间主管饮食。北宋刘斧《青琐高议》中说,灶神乌衣朱冠,苍然焦黑。这形象显然是天天在锅灶周围烟熏火燎的。《青琐高议》中说:有饥饿无主之鬼,盗食厨中食物,灶神则缚而挞之。书中还说:灶神主内外事,酉刻则出巡,遇魑魅魍魉皆逐之。南宋洪迈的《夷坚乙志》也说:“灶神称司命,监视鬼物不得入宅。”就是说,灶神还担负有保家室平安之责。
灶神生活在人间的锅碗瓢盆之间,把人们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传说,它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向玉皇大帝作“述职报告”,玉皇大帝根据它的报告决定下年度的人间政策。
这事非同小可。若是得罪了灶神,惹怒了玉帝,落得个清灰灶冷,如何了得。得想点办法,让灶神上天给咱说好话呀。人族的心思一动,想出一个办法:祭灶。
祭灶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礼记·祭法》:“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liù),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夏商周三代已经形成了祭灶习俗。《论语》中说“宁媚于灶”,说的就是敬灶神。朱熹注释这句话时说,“灶为五祀之一”。《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有一个叫李少君的,凭借祭祀灶神、辟谷不食,在朝廷内外影响巨大,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则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汉武帝一听,这么大的好处,“于是天子始亲祠灶。”
祭灶通常是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晚上。《东京梦华录》中说,到了年夜,“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名’。夜于床底点灯,位置‘照虚耗’。”纸钱是供灶神上天路上用的,灶马是给灶君上天时骑的。酒糟涂灶门时让灶王爷喝好,见了玉帝“上天言好事”。
宋代范成大《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兮。”风俗情态宛然如见。
祭灶时,人们对灶神说什么?胡朴安《北京揂(jiū)轩录》中说,北京有的人家祭灶时,嘴中念念有词:“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有俗曲道:“腊月二十三,呀呀哟,家家祭灶,送神上天,祭的是人间善恶言。一张方桌搁在灶前,牵张元宝挂在西边。滚茶凉水,草料俱全。糖果子糖饼子,荤素两盘。当家人跪倒,手举着香烟,一不求富贵,二不求吃穿,好事替我多说,恶事替我隐瞒。”
又敬又求,如此坦率,如此求情。一方面,敬灶神,端肃尊诚,满满的仪式感,这是礼文化、礼仪式、礼敬畏;一方面,“哄”着神吃好饭、说好话,充满游戏感,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叮咛复叮咛,哄神如哄婴儿。老百姓给灶神说话,没有卑下,没有虚话,也不绕圈子,真的是把灶王爷神当成自家亲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常常跟观音菩萨顶几句嘴,那顶嘴时的样子,也是好看的。
“自笑中年强随俗,买裂纸祀厨神。”(于谦《腊月二十四夜口号》)人们称灶神为厨神,灶王、灶王爷、灶君菩萨,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
灶神姓甚名谁?漫长的神话叙事中形成了繁复的语境,灶神也有好几位:
有的说是黄帝,有的说是炎帝。《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今本无)云:“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泛论训》:“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传说,黄帝第一个做灶,炎帝第一个引导人们用火,炎黄子孙把黄帝和炎帝作为保佑生火做饭的神,足见灶神地位之重要。
有的说是祝融。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引《许慎异义》云:“灶神,古《周礼》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曰:“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祝融又被称为火神。道教称祝融为九天司命真君,又叫东厨帝君(灶神的代称),专司民间火德。
有的说是髻。《庄子·达生》:“灶有髻。”疏曰:“髻,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衣赤。”灶神像是个穿红衣裳的美女子。中原民间有个习俗,吃完饭洗净锅之后,往往要往锅里再倒一瓢水,老人说:灶神奶奶每天也要照镜子。这个风俗足见民间的温情与体贴。
有的说是宋无忌。《三国志·魏志·管辂(lù)传》云:“王基家贱妇生一儿,堕地,即走入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人灶也。’”《史记·封禅书》“索隐”引《白泽图》云:“火之精曰宋无忌,盖其人火仙也。”宋无忌本是战国时方士,被封为火神、灶神。
有的说是苏吉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灶神姓苏,名吉利。”苏吉利事迹不详。
民间影响比较大的灶神是张子郭。民谚说:“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后汉书·阴识传》注引《杂五行书》云:“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云:灶神姓张,字子郭。据说,灶神张子郭,农历八月初三出生,男人女相,爱穿黄色的衣服,人们呼唤他的名字,可以免除灾害。又说,灶神壬子日亡故,据说这天不可修理锅灶。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了一则禅师与灶神的故事。说的是,破灶堕和尚隐居嵩山,听说山谷里有座灶神庙很灵验,远近居民烹杀家禽牲畜来祭祀。他来到灶君庙,用柱杖敲了三下灶头,说:“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说罢又敲打三下,灶台轰然倒塌,废墟中站出来一个身穿黑衣、头戴高帽的人,向破灶堕禅师行拜。禅师问:“你是什么人?”那人回答说:“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这则传说,采用类似“丹霞烧木佛”之方便法门,宣讲佛教“无主”、“不住”的教义,同时也可以看出民间祭灶风俗之盛。
回头再说鲁迅先生。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祖父周福清为这个长孙取小名“阿张”,又因其在家谱上是寿字辈,祖父给他取大名为樟寿,“樟”与“张”谐音。为什么在“张”字上做文章?一个说法是,周福清接到长孙出生的消息时,恰好有位姓张的官员来访;还有一种说法是,鲁迅出生那天,按农历算正好与灶王爷张子郭的生日是同一天,八月初三,祖父为孙子取小名“阿张”,就是祈求灶神佑护长孙平安成长。这后一种说法好像更为有意思一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