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其中“儿童与教育”领域设置了9个主要目标和13项策略措施,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此,新儿纲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儿纲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新儿纲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大力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二是扎实推进“五育并举”。新儿纲注重儿童思想道德素质,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工作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等方面提出举措。强调提升智育水平,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和特殊才能,因材施教。强调坚持健康第一,深化体教融合,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改进美育教学,拓展美育的途径、载体和空间,切实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良好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三是着力提高儿童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儿纲提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并制定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加强专兼职科学教师和校内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科学教育质量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等措施。四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新儿纲提出落实好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初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等举措。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既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新儿纲提出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引导教师坚守教书育人职责,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教师进修培训等策略措施。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
新儿纲明确全面普及基础教育,提出“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6%以上”“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保持在92%以上”的目标。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一是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儿纲明确提出要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重中之重。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完善各教育阶段财政补助政策。二是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新儿纲强调要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补齐重点地区普惠性资源短板,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儿纲要求根据城市化、城镇化趋势和人口结构、布局和城乡流动等情况,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学校建设,加强县城学校建设,消除城镇大班额。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四是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儿纲提出加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高中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深化职普融通,建设一批优质中职学校专业。
三、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保障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是历次儿纲的关注重点。新儿纲提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得到根本保障”,又提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突出了特殊群体教育的特点和重点。为此,新儿纲强调,一是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推进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教育。二是促进随迁子女教育。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推进入学待遇同城化。三是完善学生资助工作。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机制,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四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教育。注重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欺凌现象发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健全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
四、营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新儿纲从学校教育内外两个方面,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友善、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两个目标。一是要开展民主、文明、和谐、平等的友好型学校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培育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营造友善、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二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家社合作,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提高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加强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和措施,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形成bt365体育开户_365bet足球投注网站_365账号禁止投注、共青团、科协、关工委等组织的育人合力。
(作者陈如平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编辑: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