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北京妇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园地 >  调查研究 >  调研报告

        北京市家长素质状况及提升对策建议研究

        时间:2019-2-12 11:10:54   来源:市bt365体育开户_365bet足球投注网站_365账号禁止投注办公室   点击:
        分享:
          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当今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时代特色,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家长普遍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却又由于缺乏系统科学专业的理论素养而表现出焦虑、盲从等现象。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家长素质状况,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教育提升工作,北京市bt365体育开户_365bet足球投注网站_365账号禁止投注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开展了北京市家长素质状况及提升对策建议研究。
          本研究针对幼儿园家长为主的家长展开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43份,收回有效问卷8146份,有效回收率为81.1%。样本的基本状况为:北京市幼儿园在读儿童的家长,其中76.77%为女性,23.23%为男性;母亲占76.33%,父亲占23.03%,祖父母占0.4%,其他亲属及保姆占0.24%;年龄段在20~29岁的人群占6.35%,30~39岁的占81.13%,40~49岁的占11.94%,50岁以上的占0.58%;健康状况良好的占93.73%,一般的占5.97%,不佳的占0.31%;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占29.4%,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占61.83%,高中或中专的占7.2%,初中及以下的占1.57%。
          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家长素质在以下方面呈现出相应的特点。第一,在教育观念与文化素质方面,家长普遍具有积极价值观,公民意识与家庭意识成正相关;超过八成家长教育观倡导尊重儿童个性,自由和规则并重;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对家长教育重点有所影响;上网已成为最常用的休闲方式,家长网络信息素养需要引起重视。第二,在家庭教育实施方面,多数家长乐于积极沟通与表达爱,方式方法具有提升空间;家长陪伴方式多样化,但专注度不高易受干扰;家长紧张焦虑情况普遍存在,问题集中在孩子成长问题与工作压力上;家长焦虑情绪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专业性有关。第三,在困惑与需求方面,儿童健康安全、人格建立和学习相关内容是家长现阶段最关注的问题;家长在知识、能力、心理多方面均存在教育指导需求;家长希望多途径获得专业化指导,学校、幼儿园群众基础较扎实,社区指导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一、北京市家长素质基本情况
          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意识是家长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反映的是家长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观和儿童观,家长的教育行为就是其所持有的儿童观、教育观的产物,观念决定了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则和对家长角色的自身认知与自我要求。
          1.家长普遍具有积极价值观,社会公益意识与家庭意识成正相关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4.46%的家长认为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在家风的建设上,人们普遍表现出积极的价值取向,五成以上家庭秉持以诚待人(85.24%)、修身律己(77.02%)、务实做事(69.36%)、爱国爱家(52.24%)的价值观,其中既涉及到自我修养的提升,也涵盖了尊重他人、服务社会的理念。
          参与调研的家长普遍呈现出对社会公益爱心活动的关注与参与意识,36.36%家长表示参与过公益活动,59.98%的家长表示虽然之前没有参与过公益类型的活动,但希望有机会可以参与一些。通过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社会公益意识与家庭意识成正相关,热心参与公益的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陪伴老人的频率更高。经常参与公益活动的家长中经常陪伴老人的比例为82.73%;偶尔参与公益活动的家长中经常陪伴老人的比例为73.76%;没参与过但有意愿参与公益活动的家长中经常陪伴老人的比例为62.87%;没参加过也不想参与的家长中经常陪伴老人的比例为56.38%。
          2.超过八成家长倡导尊重儿童个性,主张自由和规则并重的教育观
          近年来随着"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天性自由"等西方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传播,中国传统的以家长专制、权威为主的教育理念受到严重挑战,"平等""尊重""自由"等教育观念被更多年轻家长所接受和认可,选择尊重孩子的个性,自由和规则并重的占87.5%,秉持孩子要严格管教(5.56%)、顺其自然(4.1%)和比较困惑(2.84%)的家长比例较低,整体不超过15%。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同类调查中有将近40%的家长选择"使用父母权威,严厉管教,批评惩罚"的做法相比较,家长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3.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对家长教育重点有所影响
          从对孩子的培养重点来看,大部分家长认为性格、情商、社会交往、品行等方面是现阶段自己对孩子培养的重点,占71.98%,将体质健康作为培养重点的家长占21.38%,选择将学习能力和才艺特长作为孩子培养重点的家长比例较低,分别占5.67%和0.97%。
          进一步研究发现,家长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婚姻状况不同,在孩子教育重点上有所差异。家长年龄层越高,对儿童健康与学习能力培养的关注度越高(年龄段为20-29岁的家长专注重点为品行习惯的占74.08%,体质健康的占21.66%,学习习惯的占2.9%;年龄段为50岁以上的家长专注重点为品行习惯的占61.7%,体质健康的占29.79%,学习习惯的占8.51%。健康状况良好的家长对品行习惯的专注度更高,而健康状况不佳的家长对儿童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关注度更高。从家庭结构和婚姻状况来看,单亲家庭(80.83%)与重组家庭(81.48%)中家长对于孩子品行习惯的关注度相较核心家庭(70.9%)、主干家庭(72.86%)、隔代家庭(75.25%)较高。学历较高的家长对孩子品行的培养要求更高,对才艺特长关注度更低。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将培养孩子重点放在品行习惯上的比例均超过70%,而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家长则对孩子健康(30.47%)和学习能力(14.06%)的培养更为重视。
          如何针对不同经济、教育、文化背景的家庭需求,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的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保障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发挥教育职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4.网络使用频繁,家长网络信息素养需要引起重视
          从经常参与的文化活动形式上来分析,家长文化活动参与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休闲(56.85%)、亲子活动(56.56%)、阅读(43.58%)、旅行(37.75%)、体育运动(31.75%)、学习培训(27.18%)、展览演出(15.57%)、科技活动(9.65%)。上网已经成为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休闲活动。
          从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上来分析,家长最常使用的信息来源分布为:幼儿园(66.03%)、同事朋友(61.17%)和专业书籍(61.13%),微信群等社交媒体(52.36%)与网络大众传媒(53.18%)的使用人数均超过半数。面对网络上未证实信息,多数家长能够做到不传播,但对于信息的分析、思辨能力有待加强。其中,采取置之不理,直接删掉态度的家长最多,占50.75%;通过官方网站或书籍资料进行核实的家长占25.02%;询问别人以辨真假的家长占12.13%;有趣就转发给其他朋友的家长占7.53%。网络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身处于话语权力分散、传播渠道多元,信息去中心化、碎片化为主要特征的"后传播时代",能否以批判性和质疑的态度面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发现,家长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与孩子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呈正相关,比建立规则更有效,也就是说家长自身如果能够科学理性地使用信息网络,那么孩子往往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通过对未证实消息的处理方式和日常焦虑情绪的交叉分析发现,使用权威渠道进行信息核实的家长较其他人群在情绪上焦虑程度较低。通过官方网站与书籍进行信息核实的家长中,处于经常焦虑情绪的占14.14%;对信息置之不理的家长中,处于经常焦虑情绪的占17.76%;询问他人的家长中,处于经常焦虑情绪的占19.03%;转发未证实信息的家长中,处于经常焦虑情绪的占21.53%。
          二、北京市家庭教育实施情况
          家庭教育实施情况调查了解的是家长在亲子沟通、亲子陪伴、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态度和方法,是家长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际表现,是教育素质的重要体现。
          1.家长乐于积极沟通与表达爱,方式方法具有提升空间
          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础。调查显示,69.52%的家长以语言和肢体(如赞美、拥抱)表达为主,25.24%的家长通过给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表达爱,有2.54%的家长会通过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来表达爱,1.98%的家长表示比较含蓄,不太会表达。
          沟通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质量。调查中,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当与孩子产生意见分歧时,通常会采取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循循善诱的方式解决问题,占86.41%,少数家长会采取让孩子服从(7.87%)、寻求家庭成员协调(2.61%)和冷处理(2.47%)的方式处理与孩子的意见分歧。家长正在从内敛含蓄走向开放,更注重精神性沟通,但对于什么是适宜的爱和适宜的沟通、表达方式仍有提升空间。
          2.陪伴方式多样化,但专注度不高易受干扰
          一日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方式较为多样,七成以上家长选择阅读(85.28%)、聊天(71.2%)和一起用餐(71.09%)作为日常陪伴孩子的方式;其他陪伴方式分别为锻炼身体(48.54%)、观看展览、演出(42.55%)、看电视电影(39.12%)、上课外班(36.79%)、做家务(39.06%)和做作业(30.25%)。
          就专注度而言,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专心不被打扰的家长仅占29.77%。大部分家长表示,和孩子在一起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扰,35.71%的家长表示自己会忍不住看手机;15.44%的家长表示会受琐碎的家务影响;12.5%的家长表示陪伴孩子过程中总是被工作打扰。就情绪状态而言,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普遍心理状态表现为快乐(63.2%)和平静(14.8%);同时也有15.23%的家长表示感到疲惫;3.22%的家长感到烦躁;1.1%的家长感到无聊。
          3.紧张焦虑情况普遍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孩子成长问题与工作压力上
          家长的心理素质包含家长的情绪情感状况、性格意志品质以及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对家庭关系、家庭氛围起着决定性作用。家长现阶段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情况,其中偶尔紧张焦虑的家长比例最大,占75.96%;经常紧张焦虑与一直紧张焦虑的家长分别占14.92%和2.34%;只有6.78%的家长表示从来不焦虑。焦虑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工作压力与孩子成长问题上。父母群体之间存在差异:父亲的焦虑情绪普遍来源于工作压力,占46.74%,而母亲的焦虑情绪主要来源于对孩子成长问题的担忧,占51.05%。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会通过表情、语气、行为方式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给家庭生活和亲子共处带来压力与不安。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进行心理调适的辅导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解决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方法上的困惑,进而从根本上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与压力。
          4.家长焦虑情绪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专业性有关
          通过将家长爱的表达方式、问题沟通、解决方式及陪伴行为、陪伴质量与日常焦虑情绪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经常积极表达沟通、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家长,日常焦虑情绪发生频次较低、心态更平和;积极的陪伴行为往往与积极的情绪相关联。在面对矛盾解决方面,能够与孩子沟通解决的家长中焦虑的比例为15.23%,而使用冷处理、寻求他人协调、要求孩子服从和妥协作为问题解决途径的家长焦虑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3.38%、26.77%、33.07%和34.61%。在亲子陪伴中感到无聊的家长67.78%会忍不住看手机、13.33%能够专心陪伴。而在感到快乐和平静的家长中忍不住看手机的比例仅分别为33.33%和37.4%;专心陪伴的比例分别能够达到34.91%和28.36%。
          三、北京市家长困惑与素质提升需求
          本研究在了解家长素质基本状况的同时,也收集了家长在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需要,为制定家长素质提升策略建议提供现实参考。
          1.儿童健康安全、人格建立和学习相关内容是家长现阶段最关注的问题
          针对家长现阶段最关注的话题,调查显示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孩子的健康与安全(14.91%);性格、情绪、人格建立(14.40%);升学压力、小幼衔接、入园适应(11.63%);孩子学习(10.57%);孩子要不要上课外班(8.61%)。
          2.家长在知识、能力、心理多方面均存在教育指导需求
          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困难较为多元,其中以缺乏科学的知识与教育方法的问题最为突出,占26.58%;同时,也有22.62%的家长表示工作忙、压力大,时间和精力不够,影响对孩子的教育;21.15%的家长表示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长远规划;16.08%的家长表示接触到的教育信息过多,其科学性、专业性难以辨别,无所适从;7.81%的家长表示家庭收入是现阶段教育的最大困难。在接受专业指导需求方面,超过80%的家长希望能够接受儿童行为习惯养成、道德意识、社会性与情绪情感方面问题的专业指导;其次,在孩子学习与智力开发(65.1%)与亲子交流方式(51.28%)方面提出知识需求的家长超过半数。值得思考的是,52.31%与16.3%的家长在需求中表示希望学习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与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家长已不仅仅将家庭教育理解为教育孩子,也同时将自我管理与家庭氛围考虑其中。
          3.家长希望多途径获得专业化指导,学校、幼儿园群众基础较扎实,社区指导不足
          参与调查的家长中,超过八成曾表示参与过家庭教育相关培训,幼儿园是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培训学习的主要渠道。68.41%的家长表示曾参与过幼儿园组织的家庭教育培训;通过校外教育机构线上平台进行学习的家长分别占36.36%和28.17%;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的家长不足8%。参加过家庭教育培训的家长中,95%以上表示专业学习对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希望获得教育信息与专业指导的渠道上来看家长选择较为多元,83.48%的家长更偏向于通过学校、幼儿园进行学习和培训;55.22%的家长希望通过校外机构进行学习;46.91%的家长认为网络平台指导更为便利;同时,选择社区(34.43%)、社会团体(30.92%)、政府部门(31.51%)作为信息来源的家长均超过三成。家长对专业化指导的需求与选择一方面反映出家长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家长学校在指导家长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参加过社区指导的不足8%,但是希望通过社区获得帮助的却达到34.43%,说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还有很大空间,远未满足居民和家庭的需求。 
          四、关于家长素质提升工作的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结论,结合对家庭教育专家、教育从业人员访谈,现对如何提升北京市家长素质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加快推进北京市家庭教育立法进程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依法治教,在第二十章中明确提出"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建议北京市政府在借鉴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的经验基础上,遵循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以及政府推进的原则,尽快出台北京市地方政府家庭教育法规,促进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在法律层面界定家庭教育的内涵边界,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强化家长义务、责任和能力;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方面的职责,加大投入保障、规范行业管理,促进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的机制和管理办法,促进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二)建立家庭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实证评估保障投入有效性
          建议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职能与效率问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家庭教育工作落实提供政策支持与社会环境,避免管理部门力量分散、责任不清的情况。具体有如下建议:
          1、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2、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公共投入,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承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单位(学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给予专门的财政支持,专款专用,用于家长学校运行、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并通过税收优惠、教育津贴等方式降低家庭教育成本。
          3、各部门依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有侧重地做好支持保障和宣传推广工作。如卫生部门以所辖医院、防疫站、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从婴幼儿保健、科学养育的视角编写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的育龄妇女、适龄婴幼儿家长等,教育部门以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为依托,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收效等角度,对所在社区家庭展开家庭教育指导,bt365体育开户_365bet足球投注网站_365账号禁止投注从家庭建设、父母在儿童教养中扮演角色等角度做好工作等。
          4、设立家庭教育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教育、bt365体育开户_365bet足球投注网站_365账号禁止投注、民政、卫生健康、新闻出版广电、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规划、推进、监督、调整,保证资源到位、责任落实。 
          5、借鉴其他国家基于实证的财政投入机制,组建家庭教育项目专家组对质量评估体系进行研发,为家庭教育项目质量把控提供依据。针对财政投入项目实施随机对照实验,保证投入有效性。
          (三)多路径构建专业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家长素质
          多路径建构专业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家长素质,从根源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具体可试行:1.分学段、分重点建立系统化、整合性家庭教育课程体系;2.发挥家长学校广覆盖优势开展前置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3.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活动;4.建立家庭教育信息权威发布窗口,加强舆情管理能力。
          1.分学段、分重点建立系统化、整合性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子女健康安全、养育、学习等方面,压力应对、情绪管理、家庭与工作平衡、多子女家庭相处方式、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等问题开始受到家长重视,建议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拓展多学科、多领域、系统化、整合性课程体系,具体可依托以下形式开展:分学段、分重点建立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从纵向(儿童所处不同时期)和横向(不同家庭)投入对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系统设计,研发具有科学性、实操性的家长手册,为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抓手;鼓励教育相关院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为教师队伍建设储备人才;建立家庭教育专业人员资料库,吸收家庭社会学、人际关系学、家庭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行业专业人员担任咨询、顾问,保障服务科学性、全面性。
          2.发挥家长学校广覆盖优势开展前置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幼儿园、社区街道覆盖全面、家长信任度高、方便参与的优势,与社区婚姻家庭指导服务相结合,按照家长与儿童不同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前置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别在公民婚姻登记、孕妇孕期检查,儿童保健、入园、入学前及儿童发展关键期等阶段提供婚姻教育、亲职教育(孕期准备、家长角色、儿童权力、儿童照料、儿童发展、儿童安全、亲子互动)、性别教育、心理教育等服务。
          3.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活动
          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化优势,通过购买服务,合作经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的多样化供给模式,有利于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建议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活动,建立规范家庭教育市场,建立家庭教育机构准入机制,完善对家庭教育机构的监察,促进社会家庭教育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4.建立家庭教育信息权威发布窗口,加强舆情管理能力
          重视网络与大众传媒在教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建立家庭教育信息权威发布窗口,为家长获取专业、真实、有效信息提供官方渠道。在走访中,部分家长表示,面对社会上或幼儿园中突发的不良事件,焦虑情绪与不信任恐慌感会迅速传播,强烈需要及时全面的信息公开以满足家长合法的权益。因此,在强调家长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家长信息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传播、思辨能力培养的同时,政府更应加强舆情处理能力,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捕捉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新媒体等途径将处理过程透明化,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提升政府公信力。
        编辑:ruby
        X